返回

大明测字天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二十一章 女子守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吗?

  织田信长也愣住了,赶紧举起望远镜,只见城墙之上,忽隐忽现,一个女子身着铠甲,手中大刀挥舞得像风车一样。

  两个倭寇武士以二对一,不过几个回合,已经被劈死了一个,另一个死命抵挡之时,被冷箭射中肚子,随即被一刀枭首。

  最可怕的是,她一边打还能一边发号施令。

  原本混乱的守城士兵得到了明确的命令,顿时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地把登上城头的十几个倭寇全都干掉了。

  “戚夫人威武!”

  “戚夫人好厉害!”

  “难怪戚将军惧内!”

  ……

  攻守双方再次进入了血腥残酷的相持之中,天色早已黑下来了,织田信长愈加疯狂,命令继续狂攻。

  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打平的结局是不能接受的,打平出不了线,只能是灭亡……

  漆黑的暗夜中,倭寇们的疯狂达到了最高潮。城墙下堆积的尸体,让城墙都显得比平时低矮了一半儿!

  外围不时有临近县城赶来救援的小股大明军队,但他们的人数太少,被织田信长派出的倭寇或挡或杀,都无法真正减轻南京城的压力。

  倭寇虽然没有携带大炮,但他们也携带了类似明军霹雳弹一类的火药,只是没有大明的那么厉害。

  他们几次企图炸开城门,但都以失败告终。在子时过后,织田信长亲自上阵带队,对城墙发动了再一次的狂攻!

  倭寇的火枪密集发射,全然不顾弹药的浪费了。因为他们如果不能尽快攻下南京,他们的弹药留着也没用了。

  被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的守军,无法阻止倭寇用绳抓爬墙,只能蹲在地上,对着每一个爬上墙来的倭寇射箭和枪刺。笔趣阁

  一个绳爪飞上城墙,戚夫人用大刀砍了一下,城砖上火星飞溅,绳子竟然没断!

  戚夫人一愣,随即伸手摸了一下,闻了闻。

  “绳子是浸了油的!拿火把点它!”

  守城士兵赶紧拿过火把来,凑到了绳子上。这一招白天根本没人想到过,因为白天也没有火把,只有大炮旁边才有一根点火用的。

  可现在是夜战,到处都是火把,兵士们往绳子上一点,绳子立刻缓慢地燃烧起来。

  这些绳子上的油,是浸泡过很久的,倒也不会像刚沾上油那样迅速燃烧。但毕竟是油,所以速度也不算慢。

  爬在半空的倭寇,正起劲地往上窜着,忽然感觉眼前一片光明,手中十分温暖,然后才发现着火了,惨叫一声掉了下去。

  无数条绳索就像趴在城墙上的火蛇一样,扭曲着掉了下来。但倭寇此时的进攻已经完全不顾死活了,仍然有不少人冲了上去。

  城中守军的尸体也堆满了城墙,为了不耽误防守厮杀,一些轻伤的士兵被派做了运输队。一边把同袍的尸体和倭寇的尸体背下城墙,一边把弓箭弹药送上城墙。

  南京城就像一个怒吼的大象一般,全身上下都爬满了黑色的蚂蚁,吼声震天动地,满地尘烟,进行着最后的决战。

  当爬上城墙的倭寇再次多到和守军相持厮杀之际,攻守双方都已经到达了极限,所有人都只知道砍杀,根本没有别的思想和念头了。

  天边的第一缕晨光刺破了黑暗,照在远处的官道上,戚夫人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水,抬头看向远方。

  雷鸣般的马蹄声中,烟尘遍地。沾满尘土的铠甲,依旧被阳光照得闪闪发亮。

  在队伍的最前方,两个身强力壮的旗手,终于把为了不影响速度而收起来的两支大旗高高地举了起来,希望城头上的人们能第一眼就能看见。

  “萧”!“戚”!

  织田信长倒在了名垂青史的最后关头。原本织田信长把纸都铺好了,笔都给史官塞在手里了,结果被萧风一把掀翻了桌子。

  看着远处的大明骑兵,织田信长仰天长叹,怎么会这么快啊!按道理,怎么也该还有一天时间啊!

  只要再有一天时间,老子就赢了呀!戚继光就算再厉害,也不应该这么快就发现我留下的营地是假的啊!

  织田信长的冤枉是有道理的:明军刚刚偷过营,双方打了半宿,按正常情况都应该至少会休整一天。

  而之前一直都是倭寇主动进攻,这次大明偷袭得手,绝不会再冒险连续偷袭。所以正常情况下,留下的炮灰营地,至少可以再骗一天。

  加上自己半夜出发,强行军,走小路,按道理说自己至少应该有两天的时间。就算悲观一点,也应该有一天半吧。

  可现在自己刚刚打了不到十二个时辰,他们就赶来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但织田信长确实是日本第一名将,他迅速从无用的哀叹中清醒过来,立刻排兵布阵,希望能绝地求生。

  他非常笃定,明军能这么快地赶过来,前面肯定都是骑兵。

  而之前和明军作战时他就发现,与自己作战的南方明军,骑兵不会多于五万。

  南方沿海地带,与倭寇作战,骑兵历来不是主力,大部分时候是用作调拨部队的机动力量使用的。

  所以,自己现在还有十几万人,如果能将对方的骑兵挡住几个时辰,也许摇摇欲坠的南京城就可以攻破了!

  织田信长将几千佛朗机火枪手掉头向后,再配上两万名手拿长刀,专砍马腿的
第六百二十一章 女子守城(2/3).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