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剑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大师兄和小师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陆沉没好气道:“当年都说了放过一马,贫道等于已经救过他一次了,不然他早就被陈平安打死了,还要贫道如何?!”

  神灵寂然不言,退回神位了。

  陆沉松了口气。

  天地良心,就数贫道一刻不得闲啊。

  虽然这尊神灵一直希望马苦玄能够“开窍”,继而走上一条神道。

  但是这位旧雷部神灵在人间的“道场”,却不是马苦玄修行的真武山。

  宝瓶洲兵家祖庭之一的真武山,其实是另外一尊神灵的道场,之一。

  要真是这尊神灵开口问话,陆沉就得先打了一个道门稽首再好好说话了,必须得有礼数。

  毕竟不管是掌教大师兄,还是余师兄,都对这尊功德卓著的神灵极为礼重。

  因为在约莫六千年前的上古岁月中,出现了一拨拥有崭新“神号”的威严存在。

  与中土穗山周游的神号“大醮”,以及那些各有山岳治所的陆地真人,都是差不多时候出现的。

  而且三教祖师都认可这些神号。

  比如其中有一位神君,便是神号“真武”。

  青冥天下白玉京,天外天的化外天魔,除了怕道祖,还有就是忌惮这位“真武”神君了。

  又有一棵桂树的月亮上边,在春天就开花了,天上宫阙,桂子雨落。

  这位可以算是补缺一部分神位的女子神灵,她的神号就是“广寒”。

  只是她始终不愿返回那座“道场”。

  陆沉伸手在耳边,等了半天也没听见什么,这才收回手,试探性说道:“各退一步?”

  依旧寂然无声,陆沉如释重负,这就是答应了。

  陆沉身形消散,在一处停步,重新现身,不复见先前热闹的场景,白雾茫茫一片。

  头戴莲花冠的道士,孑然一身,天地间唯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陆沉破天荒神色肃穆,再无半点往常气态。

  那么贫道就在此,恭候白帝城郑居中!

  ————

  槐黄县城,一栋始终没有卖给外乡人的老宅。

  董水井打开门,笑道:“呦,这不是林玉璞嘛,大驾光临,荣幸荣幸。”

  林守一跨过门槛,伸出手,“别废话,赶紧的。”

  董水井疑惑道:“干嘛?”

  林守一说道:“贺礼。”

  董水井给逗笑了,“你这是学魏山君呢。”

  林守一说道:“我跟陈平安借了些谷雨钱,得早点还给他。”

  董水井笑呵呵道:“吓我一跳,还以为你要成亲了。”

  林守一抬起脚作势要踹人,董水井侧过身,笑道:“读书人动口不动手啊。”

  要是用陈山主的话说,就是俩出笼小鸡互啄呢。

  林守一说道:“老规矩,麻溜的。”

  董水井就去灶房生火,下了两碗馄饨。

  在董水井忙碌的时候,坐在堂屋八仙桌旁的林守一,就转头怔怔看向院内的柳树。

  至于树旁的那口水井,林玉璞根本没眼看。

  等到董水井一手端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林守一已经收回视线。

  林守一接过碗筷,问道:“知不知道陈平安这次喊我们过来做什么?”

  董水井摇头道:“没问。”

  林守一吃着馄饨,就开始挑三拣四,董水井都懒得听,自顾自低头吃着。

  当年在学塾那会儿,就看不顺眼这个家伙,倒不是因为林守一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是喜欢每天板着一张臭脸。

  再后来,董水井就更看林守一不顺眼了。

  是他们俩的同龄人,是李槐的姐姐。

  那个柳条一般的纤细女子,而且她还是那么眉眼温婉。

  董水井问道:“你欠陈平安多少钱?”

  林守一说道:“一百。”

  董水井点头道:“我先给你垫上。”

  林守一说道:“谷雨钱。”

  董水井故作讶异道:“我还以为是小雪钱呢。”

  林守一骂了一句土财主。

  董水井说道:“你跟陈平安关系那么好,怎么愿意跟我欠个人情。”

  林守一说道:“桐叶洲那边开凿大渎,处处都是需要花钱的地方。”

  董水井说道:“我就不没有花钱的地方了?”

  林守一呸了一声,“你董半城只有挣钱的地方。”

  不得不承认,董水井这家伙,真是一块天生挣钱的好材料,只说其中一门生意,就让林守一听了就佩服。

  包下了好几座灵气不错、尤其是水脉清澈的仙家山头,捣鼓了一些盆栽,专门坑山下将相公卿、达官显贵的银子。

  美其名曰攒钱给子孙,并不稳妥,不如与他们预购一盆仙家花木,盆栽想要成形,必须经过数十年乃至数甲子光阴的精心栽培。

  如果有了一两盆栽,山头仙府那边便会仔细录档,按照每一位主顾自己的要求,事先约好,后代子孙,必须在某某年才可以拿回家去,当然也可以当场折算成神仙钱,提前取物或是换钱,皆不行。除非是当真家道中落了,穷得叮当响揭不开锅了,家族子弟只要上山,就可以换取一笔稍稍打了折扣的神仙钱,栽培盆景的仙府,甚至可以帮忙保管一部族谱……反正就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笔趣阁

  林守一听说还真有大量的各国权贵、豪绅,动心了,纷纷掏钱,山下各国,一时间跟风无数。

  买卖做到这个份上,林守一不得不佩服董水井的生意经。

  这还只是董水井的众多生意门路之一。

  董水井没来由骂了一句,“窝囊废!”

  林守一瞪眼道:“比我都不如的废物!”

  又开始小鸡互啄了。

  一层层云上还有云,云下最下边是人间,久看不厌。

  马沅喝过了酒,诗兴大发,不过得先酝酿序文。

  跟很多读书人不一样,马沅喜欢背诵和亲笔摘录各类诗词曲的序文。

  刑部侍郎赵繇,乘坐一条隶属于大骊军方的渡船,这次返乡,赵繇还带着顶头上司的马沅,还有一位户部清吏司郎中,关翳然。

  赵繇是被那个“小师叔”喊来的,关翳然则是假公济私,“顺路”来这边看朋友的,落魄山陈山主,跟当了宝溪郡太守还没几天的荆宽,都是那种在菖蒲河喝寡淡素酒都能喝吐了的好朋友。

  渡船远远绕过那座北岳披云山,就意味着已经邻近牛角渡了。

  马沅在屋外观景台那边凭栏而立,轻轻拍打栏杆,见此美景,有感而发,开始吟诗作对。

  赵繇跟关翳然坐在屋内喝酒,关翳然转头笑道:“马叔叔,又拽文呢,要不要我帮忙把你的那几千首打油诗编订成册,再找家书铺,花钱刊印出来?销量不愁,京城衙门那么多,只要是当官的,二品以下,九品以上,人手一册,我的本钱就收回来了,这笔买卖,做得!如果再加上陪都那边,就能大赚一笔了!”

  被打断才思的尚书大人头也不转,只是竖起一根手指。

  赵繇笑道:“尚书大人如果真要出一本诗集,哪怕不走官场关系,只是用个化名,其实根本不愁卖。”

  关翳然调侃道:“赵侍郎,怎么当的官,不早点拍这种-马屁,咱们马叔叔可是很快就要去日坠渡口了,烧冷灶吗?”

  赵繇直接问道:“不是到了蛮荒天下,依旧遥领尚书衔?会卸任?”

  关翳然抬了抬下巴,“这种事,有资格参加御书房小朝会的大官才知道,你问正主。”

  马沅走回屋子,说道:“不用卸任,反正我们刑部有你这个侍郎坐镇,出不了纰漏。何况六部衙门,高位不能完全不动,但是也不能太过频繁了。”

  关翳然哈哈笑道:“对赵侍郎来说,这可不是啥好消息,得借酒浇愁一个了,来,赵侍郎,我们走一个。”

  赵繇有些无奈。

  这位上柱国马氏的当代家主,没多久之前,其实还是户部尚书,平调到了刑部当主官,不升不贬。

  由原先的刑部左侍郎沐言,升迁户部尚书,代替马沅,成为一国计相。

  刑部诸司衙署,还有在刑部挂名的供奉修士,对此自然是乐见其成的,毕竟马沅的精打细算和生财有道,享誉朝野。

  关于那场战事,大骊朝廷的六部主官,到底谁功劳更大,只争是沈沉还是马沅,跟礼部尚书赵端瑾几个都没关系。

  同样是上柱国姓氏,曹枰和晏皎,都已经去往蛮荒天下的日坠渡口,与宋长镜和藩王宋睦汇合。

  而这位鄱阳马氏家主,是个满脸横肉的臃肿汉子,只要马沅不穿官服踩朝靴,瞧着顶多就是个小县城里边富甲一方的富家翁,不能再多了,郡府首富,都不太可能是马沅这副德行。但是人不可貌相,马沅虽然生得膀大粗圆,可能大晚上他一个人走在京城街上,都能吓到那些胆小的,女子怕是遇到劫色的,男的怕是劫财的,不过这个管着大骊钱袋子多年的马尚书,却是极负盛名的才华横溢,一手簪花小楷,写得那叫一个炉火纯青,便是作为大骊王朝馆阁体祖师爷的赵家老爷子,都说马沅的小楷,跟他的模样,恰好相反。

  意思就是说马沅人有多丑,字就有多漂亮。

  而马沅,作为公认能够被国师崔瀺视为臂膀之一的大骊重臣,确实是一个很不俗气的官员。

  也是大骊官场近几十年来,升官最快的两个人之一。北边京城的马沅,南边陪都的柳清风。

  至于关翳然为何能够在马沅这边,如此言语无忌,就在于马沅当年的科举座师,就是关翳然的太爷爷。

  铁打的吏部老尚书,流水的侍郎和郎中。

  此外马沅在跻身三品高官之前,每三年一次京察大计,马沅不管是在京还是地方为官,次次都是毫无悬念的甲等评语。

  这就使得上柱国鄱阳马氏出身的马沅,当初在吏部衙门,三年七迁!

  这让马沅得了个让人眼红的官场绰号,“马甲”。

  所以在户部衙门里边,最喜欢骂人的马沅,唯独不骂关翳然。

  当然除了这么一层关系,关翳然的算账、尤其是查账本事,确实不差。

  夜幕沉沉,宝瓶洲东方地界,已经脱离大骊藩属身份的青鸾国。

  当了不少年的礼部尚书李葆,今天亲自待客,客人是一个在宝瓶洲山上山下都籍籍无名的人物。

  柳蓑。

  这个青年练气士,是青鸾国本地人氏。

  李葆是一身书卷气的老人容貌,等到他关上书房之后,就变成了大骊王朝的织造官李宝箴。

  早年李宝箴在担任大骊绿波亭头目谍子的时候,就在青鸾国这边换了个官方身份,升官很快,很快就当上了礼部侍郎。

  主持过多场会试,当之无愧的一国手掌文衡者。

  此外李宝箴还是青鸾国在内,数个昔年大骊藩属国的幕后太上皇,山上各个仙府,山下江湖门派,都在李宝箴的掌控中。

  柳蓑原本不想见李宝箴,但是他的一处秘密府邸,竟然遭贼了,不用想,就知道是李宝箴的不告自取。

  桌上摆着两只碗,一碗墨汁,一碗清水。

  这间书房,没有任何一本圣贤书籍,都是“于科举功名无益、于世道民心无补”的杂书。

  李宝箴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率先坐下,伸手虚按两下,示意客人别客气。

  柳蓑犹豫了一下,坐在与之相对的那条椅子上。

  对椅如对弈。

  李宝箴笑问道:“王-毅甫呢,这些年你们有见面吗?”

  柳蓑默不作声。

  当年柳蓑的自家老爷,后来的大骊陪都礼部尚书柳清风,在家乡青鸾国一个小县城当父母官,王-毅甫当时就是当县尉,后来等到柳清风换地方,去一个鸟不拉屎的边境小郡当太守,王-毅甫跟着一起,一路当车夫。柳蓑作为柳清风的书童,或者说是半个学生,那会儿就跟这位性格豪爽的王县尉关系不错,因为对方经常陪着柳清风一起喝酒。

  好像王县尉只要开口,能够让总是独自微皱着眉头想心事的自家老爷多说几句话。

  记得有次喝酒,王-毅甫就曾经询问自家老爷一个问题,想要知道是怎么看待山上的。

  柳蓑因为当时喝了酒,记不清太多,但是自家老爷与王县尉的那场问答,其中一个道理,让柳蓑至今记忆深刻。

  在自家老爷看来,山上的修道之人,所谓的神仙,其实就只是拳头大一些的凡俗夫子,仅此而已,几乎少有例外。

  柳清风当时还有一个问题,是问柳蓑的,当然更可能是一种夫子自道且自问,与守不守规矩有关,包括制定规矩者在内。

  李宝箴指了指桌上的一本册子,笑道:“柳蓑,你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才对,所以我就更奇怪了,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这种东西也不记在心里,胆敢写在纸上?”

  那本册子上边,是一桩环环相扣的谋划,矛头直指一个随便一根手指头就能捻死柳蓑的大人物。

  双方年轻差不多,可是境界相差太多了。

  柳蓑依旧不开口。

  李宝箴问道:“还是说出自柳尚书的想法,你只是帮忙笔记下来?”

  柳蓑终于开口说道:“如果是我老爷的想法,你拿到册子,肯定都在算计之内。”

  李宝箴点点头,“大概是这样的。”

  记得当年旁观一场柳老尚书的“下酒菜”,有个做贼心虚的山上门派,就要泄露一桩丑事了,托关系找到柳清风帮忙,柳清风就帮忙虚构了一场类似的丑事,在山上闹得沸沸扬扬,山水邸报都在聊这个,结果当然只能证明那个门派是清白的,然后又来了一场中伤这个门派的流言蜚语,修士便又开始辛辛苦苦自证清白,在那之后,等到真正的丑事“被”揭发,山上山下,都不以为然,再不愿刨根问底。

  李宝箴找到柳清风,后者只是轻描淡写一句,这就叫看热闹,同样的热闹,往往热闹不起来。

  当然作为回报,那个小有家底的门派,砸锅卖铁,暗中主动将一大笔神仙钱送到了洛京户部。

  李宝箴至今都不清楚,那桩丑事的真正受害人,都来不及揭发仇家的一个江湖小门派,有无得到一个他们感到满意、或是内心真正认可的那种公道。

  至于桌上那本册子,柳蓑在里边记录那桩谋划的切入点,算是针对陈平安的先手。

  是龙泉剑宗的阮秀。

  如此一来,陈平安和落魄山的突然发迹,就更合情合理了。

  尤其是合情。

  双方早已私定终身。

  然后是两个拥有山水邸报宣扬此事的小门派,惨遭灭门,都死在剑气之下。

  当然没人会相信这是落魄山的手段。

  但这才是第一个环节,一个小小的伏笔而已。

  不过某些有心人,可能在这个阶段,就会开始猜测是不是正阳山的栽赃嫁祸。

  而龙泉剑宗的阮邛,大骊王朝首席供奉,明知这件事是假,这些山水邸报的内容更是假,但是与落魄山的关系?

  第二个环节,才是书简湖,与顾璨有关。

  可以与某本山水游记相互佐证。

  李宝箴转头看了眼桌上的两碗水,微笑道:“顾璨是那碗墨汁,怎么搅和都是墨汁了,陈平安却是那碗清水,稍微蘸一点墨汁,就是开始由清转浊了。”

  柳蓑点点头,并不否认李宝箴的这个观点。

  “柳蓑,你跟陈平安有仇?”

  “没有。”

  “头回见面的第一眼,你就看他不顺眼?”

  “当年初次见面,就觉得他与我老爷是一般的读书人,气态温和,平易近人,能修身,也能教人,更能做事。”

  第一次见面,是在青鸾国狮子林外的道路上,老爷为了给一个道路上的小黑炭让路,牛车冲入了水塘,他们成了落汤鸡。

  但是那个陈平安当时的表现,就让柳蓑心生好感。就像自家老爷说的那个道理,不管是什么家庭,豪门世族也好,小门小户也罢,只要是自家孩子犯了错,大人并不能代替道歉就了事,得让孩子知错,再改错。

  “那就是觉得他运气太好了,年纪轻轻,就暴得大名,在外乡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给文庙圣人当关门弟子,道侣还是那五彩天下第一人,好像全天下的便宜都给他一人占尽了?让你嫉妒了,认为天道不公?你要替你家老爷,柳老尚书打抱不平?”

  “不嫉妒,我曾仔细研究过他的发家史,必须承认一事,万般好处,都是他陈平安该得的。”

  大骊官场,升官最快的,有两个,分别是大骊计相马沅和陪都礼部尚书柳清风。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整个官场都知道,柳清风是皇帝陛下用来监视洛王宋睦的,但是藩王宋睦却对始终以礼相待。

  陪都洛京,之所以始终没有变成宋睦一个人的衙门,就在于有个柳清风。

  书童柳蓑,扈从王-毅甫,是跟随柳清风最久的两个人。尤其是柳蓑,更是自年幼起就跟随在老爷身边了。

  但柳清风就因为不是修道之人,已经死了。老人甚至都没有想着成为一方神灵。

  可是柳蓑并不会因此就记恨一个自己老爷都认可的读书人。

  柳清风在临终之前,曾经与柳蓑笑言,以后唯一能够完善国师崔瀺诸多政策的人,功夫不在阴谋,不在表面可见的繁琐事功,而在醇正,在道义,在人心不可见处的真正事功,崔瀺是故意将其留有余地的,因为他亲口说过一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就像李宝箴在青鸾国的一切作为,当年落在柳清风眼中,就只是轻飘飘一句“我们以不义猎义,又有什么成就感。”

  关键李宝箴当时还不得不诚心诚意称赞对方一句,确实高出自己一筹。

  法家修士韦谅,曾经帮助国师崔瀺立碑一洲山巅。

  而柳清风就亲笔撰写了那份后来几乎被文庙照搬的一洲神灵谱牒品第。

  “那我可就要奇怪得完全无法理解了,无冤无仇的,你如此作为,所求何事?”

  “无所求。”

  李宝箴听到这里,终于大为讶异而非假装,问道:“柳蓑,你这是一种纯粹的恶意?”

  柳蓑又开始闭嘴不言,甚至干脆闭上眼睛。

  李宝箴拧转着手中的空酒杯,微笑道:“柳清风生前一定在某个时刻,提醒过你,如果哪天有人要挟你,例如我,就只管背叛他,让你好留下一条小命?”

  柳蓑睁开眼点点头,“李织造神机妙算,确实如此。老爷当年还叮嘱我一定要赶紧忘掉那场对话的内容,否则肯定骗不过你。”

  老爷希望他能够成为第二个李宝箴,但是要比李宝箴更聪明,只是太难了。

  李宝箴问道:“知道为何我一直没有这么做吗?”

  柳蓑答道:“因为你猜到了老爷会这么做,所以就觉得无趣了,对于没有意思的事情,你一向懒得做。”

  李宝箴笑着点头,“准确说来是既无意思,也无意义。”

  柳蓑反问道:“那你怎么确定老爷不是猜到了你会这么做?”

  李宝箴笑容凝滞。

  柳蓑笑道:“李织造不用装了,归根结底,你只是怕一个活着的柳尚书,准确说了,是死了的,你还是怕,怕他留有专门针对你的后手。”

  李宝箴笑容灿烂,使劲点头,“那我就要问你一问了,有这样的杀手锏吗?”

  柳蓑冷笑道:“我说有,你不肯全信,我说没有,你还是将信将疑。那么我说有没有,敢问李织造此问,到底意义何在?”

  李宝箴将酒杯丢回桌上,拍拍手,“柳蓑,我已经问完话了,你还有想说的吗?”

  柳蓑闭上眼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大师兄和小师弟(2/3).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