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五十九章 大明终将否极泰来!
意外。
明朝和朝鲜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开国的,朱元璋将蒙古人赶回了草原,李成桂则取代高丽建国,建国后便向大明称臣纳贡,此后朝贡一年三次,分别是天子的生日“圣节”、太子的生日“千秋节”和正月初一的“正旦节”。
一年三贡,如此频繁,成为明朝藩属国中的绝对特例,何况除了三个定期朝贡外,朝鲜还以谢恩使、奏请使、进香陈慰使、进贺使、进献使、押送使等名义朝贡,大力进献处子和宦官,当然得到的赏赐也极为丰厚。
历史上万历年间,日本发动壬辰倭乱,侵略朝鲜,明廷援朝抗日,打败了侵略军,助朝鲜复国,被颂为“再造之恩”,后来萨尔浒之战的时候,朝鲜派军助明朝作战,结果明军战败,朝鲜军主帅也被俘,后金希望朝鲜能够归附,共同对抗明朝,依旧被朝鲜拒绝。
可以说在当藩臣这点上,朝鲜之于大明,比起新罗之于大唐,要忠诚太多了。
如今朝鲜君臣也不敢糊弄明军,胡宗宪却依旧准备加一把火:“再去查一查,最为敌视倭国的朝鲜将领,登岛之后,给予他们机会……”
马宁远心头一惊。
两个相邻的国家,基本就不会相安无事,摩擦普遍存在,小国尤其如此。
倭寇在明朝的构成,有相当一部分是反对海禁的商贾组成,但在朝鲜半岛,则是连年征战流浪过去的武士,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两国私下早有仇怨,朝鲜国内更有不少仇视倭人的存在。
放纵朝鲜将领登岛,会发生什么,完全可以想象,受过圣人教诲的儒生岂能如此?
胡宗宪看了看这位笑容消失,沉默下去的学生:“不忍?还是觉得老师做的事,与曾经教你的圣人之言,大为不符?”
马宁远知道,这位老师对付倭寇都是用过毒药的,可谓百无禁忌,与普通文臣大不一样,但心中那根弦确实一时间弯不过来,低声道:“老师并不认同圣人之言,学生是知道的……”
胡宗宪淡淡地道:“并非不认同,圣人的书是拿来做学问的,真正做实事,还要应时而动。”
“我知你担忧,一旦我军成功登陆,再将屠刀交给朝鲜,对于接下来管制倭民,是有好处的,但长远来看,不见得是良策,隐患重重……”
“然不得不如此啊!”
说罢,轻轻叹了口气。
听着老师叹息,马宁远先是一怔,旋即醒悟。
如果大明强势,战无不胜,胡宗宪是不会利用朝鲜做刀的,那是徒留后患。
但以明军目前的实力,还真的不能考虑太过长远的事情,圣人书中所言的那些,便是百无一用了。M.biQuge.biZ
看着老师操劳瘦削的面庞,马宁远一时间也不知是何滋味,一句话脱口而出:“终要强军!强国!”
胡宗宪眼睛一亮:“有这句话,便足矣!去吧!”
马宁远行礼,转身去办事了。
目送这位学生的离去,胡宗宪露出欣慰之色,对于这位学生的天赋,他是很看好的,只可惜为人有些迂腐,难免会被利用,倘若能改正这点,就能托付重任了。
正琢磨着呢,一个不修边幅的文士朝着这边走来,正是徐渭。
胡宗宪面色微变。
这位大才近来都在观测天象,带来的恐怕不会是好消息。
果不其然,徐渭来到面前,直接道:“近几日恐有飚风!”
胡宗宪的脸色沉下,飚风就是台风,明军的船只本就质量堪忧,这段时间的航行报废了近两成,一旦遭遇台风,那全军覆没几乎是必然的结局……
天时地利人和,后两者往往还能扭转,唯独天时只能规避,但在海上又能避到哪里去?
徐渭的表情反倒挺轻松:“汝贞兄莫急,天师既要灭倭,必有安排,恐怕道门弟子早就来了,护我大军,安然抵达那外岛之地!”
胡宗宪很快平复下来,只是点了点头。
对于天师,他是极为钦佩的,但神道力
第一千两百五十九章 大明终将否极泰来!(2/3).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