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孟原赵海平小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2章 此路不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虽然楚歌已经做好了自己的改动会失败的准备,但他也万万没想到,竟然能失败到这种地步。

  首先看到的,是御史台如雪片一般飞来的、弹劾他的奏章。

  这些奏章中,有不少针对其他法条的。楚歌没仔细看,因为其他法条还是按照王文川原本的路子来的,被弹劾的内容楚歌都大概知道,没什么新奇的。

  他更关心自己改良之后的青苗法,会引发什么样的反响。

  结果一看这些官员弹劾新青苗法的奏章,楚歌差点气得背过气去。

  有人说,他这是“损国库而博私名”,也就是拿着国家的钱疯狂撒币,给自己博取好名声。

  也有人说,他这是“损国库而谋朋党”,也就是拿着国家的钱疯狂撒币,实际上这些钱全都输送给了自己的利益集体,密谋建立朋党。

  还有人说,他犯了欺君之罪,因为青苗法不仅没有给国库带来任何的收入,反而造成各地仓储中的存粮大批消耗,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粮食安全,甚至可能会造成打仗时军粮不足、灾荒时救灾粮不够的恶果……

  而御史台的这些弹劾,显然还不是最令人窒息的。

  在草草地翻阅完了这些文书之后,紧接着就是朝会。

  朝堂上,又是一波官员的围攻,而且这次说的话更加过分,各种屎盆子疯狂地往楚歌头上扣。

  其中还夹杂着大量对于他私德的攻击。

  如果不是王文川身正不怕影子斜,本身廉洁守法,在基层执政经验很足、原本的声望也很高,换个屁股不那么干净的,此时怕不是已经要彻底控制不住场面了。

  当然,即便王文川本身的私德没什么问题,这些官员们也总能找到攻击他的地方。

  而更让楚歌感到心凉的是,皇帝看向他的眼神,也发生了变化。

  原本皇帝对于王文川是十分信任的,否则也不可能硬是断断续续支持他的变法长达十年。

  至少在前面两三年中,皇帝对王文川的认可度是很高的,毕竟新法刚开始推行嘛,哪怕有一些小瑕疵,皇帝也会认为可以慢慢地改,不会直接就把王文川给撸下来。

  但楚歌把青苗法一改,寄了。

  在皇帝和百官的质问下,楚歌还想再拼死挣扎一番。

  他拿了慷慨陈词的天赋技能,此时一番辩白,把自己改良青苗法的动机给详细地说了一遍,尤其是再三申明,自己此举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那些粮食贷出去虽然暂时会减少国家仓储,但长远来看,是有利于农业发展的。

  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粮食肯定还能收回来,从而达到他之前承诺的“国不加赋而民用饶”的目标。

  慷慨陈词这个天赋效果,确实有用。

  楚歌能明显感觉到,一些官员被他驳得哑口无言,而高高在上的皇帝,也颇为动容。biquge.biz

  于是,皇帝十分感动,并当即拍板,将王文川罢相。

  楚歌的第一次变法尝试,就这样非常悲催地在第一年就夭折了。

  ……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楚歌有点怀疑人生。

  “不对啊,我计划得挺完美的,怎么结果还不如王文川原本的方案呢?”

  在楚歌看来,他改良后的青苗法可以有效预防官吏强行摊派的问题,而且,应该也不至于造成国家的财政危机啊?

  他发放的是免息贷款,又不是搞慈善白送。

  既然是贷款给农民,那以后农民会还的啊?

  怎么就变成损公肥私了?

  楚歌意识到自己改良的青苗法肯定还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所以冷静过后就沉下心来,从头开始,认真分析。

  而最佳的切入点,就是御史台的那些人攻击自己的说法。

  “这些官员们,攻击我的其实就是两点。

  “第一点,认为我给国家带来了损失,各地的仓储都在快速下降。这样一来,未来一旦有灾害发生,就会导致救灾的粮款不足。

  “第二点,认为我在给自己谋取私利。有人说我是在博取名望,也有人说我是在给朋党牟利。

  “虽然这些保守派的官员会想尽一切办法攻击我,但他们的攻击应该也不是空穴来风,必然要打在我的软肋上。

  “而皇帝本来对我如此信任,却在第一年就将我罢相……这说明他们的攻击确实生效了,让皇帝也不再信任我。

  “也就是说,我的新青苗法在客观上,确实造成了这些后果?

  “不对啊,这是无息贷款啊,为什么会带来损失呢?

  “难道说……那20%的利息,是必不可少的?”

  楚歌一番苦思冥想之后,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豁然开朗。

  他是个文科生,对经济学其实并没有那么深刻的认识,所以在一拍脑袋想出无息贷款这个办法时,其实并没有什么经济学的知识作为支撑。

  而此时他反思一番之后,突然意识到了,无息贷款在这个年代根本就是不可行的。

  王文川为什么一定要将利息定为20%?

  只是为了给国家挣钱吗?

  要知道,按照记忆碎片和历史上的真实记载,王文川在地方上二十年,早在做知县的时候,就已经试行过青苗法。

  很多
第212章 此路不通(1/3).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