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孟原赵海平小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4章 何谓朋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齐朝与士大夫共天下,国用不足,岂有掠之于士大夫的道理?若是人心离叛,又有何人为官家治理这偌大的九州万方?”

  “臣以为,新法名为图强,实则暗结朋党!官家不可不防!”

  “王文川迂阔而不可信,徒有虚名而已!官家若是继续用他,恐怕立时就要变生肘腋!”

  听着这些对自己的攻讦,楚歌简直是气不打一起出来。

  这群人是要死啊!

  所谓的“官家”,是齐朝对皇帝的称呼。有大臣解释说,“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称官家”。

  至于这些官员攻击的说辞,无非是这么几种。

  有人说,新法的规模太大,涉及到了整个齐朝上上下下的大批官员,根本就难以推行,等于是白费功夫;

  有人说,新法关于吏治的办法根本没有任何的缓冲,一上来就要把一批人罢官或者降职,容易引发动荡;

  还有人说,新法实际上是在暗结朋党,威胁皇帝的地位……

  楚歌此时的感觉,是有些莫名其妙。

  这都是些什么言论!

  明明就是不值一驳嘛!

  不过既然是在皇帝面前,也只能拿出120分的态度来,认真地来一番舌战群儒了。

  这次楚歌拿的天赋,还是之前的慷慨陈词。

  而这次的舌战群儒,显然更加理直气壮了。

  之前改了青苗法,结果给国家造成了损失,让皇帝也不再信任他了,虽然他的用意是好的,但从结果上来看确实要背锅,这没错。

  但这次呢?

  他是想整顿吏治啊!

  吏治的问题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皇帝也心知肚明,否则也不会同意他的方案。

  既然如此,那这些人的说法,根本就是不攻自破的嘛!

  怎么叫举措太猛、更张无渐?我明明是先从很缓和的方面开始的啊?又不是说一上来就把所有不合格的官员全都罢免,只免一部分也不行?

  什么叫规模太大、难以实行?变法嘛,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是什么事情都说规模太大、做不了就不做,那还变什么法?

  还有说变法会得罪士大夫、让士大夫不再支持皇帝,导致天下大乱的,这就更离谱了。

  盛太祖当年杀得官员少吗?贪污几两银子就剥皮实草,天下大乱了吗?

  反而是后来官员的势力越来越大,“众正盈朝”的时候,民不聊生了……

  士大夫里边确实有王文川这样能干实事的官员,但也有很多纯粹就是国家的蛀虫,怎么,除个蛀虫都不允许了吗?

  那这大齐可不就是活该被金国灭。

  至于暗结朋党这就更扯淡了,王文川要用人变法,总得提拔一批人、打压一批人,总不能但凡涉及到人员任免的事情,就叫暗结朋党吧?

  反正朋党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皇帝总不能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搞不清楚吧?

  楚歌信心满满,因为他知道,这个皇帝并不是那种顶级的昏君,他还是想做事的,在历史上的评价也还算是不错。

  所以,这次的慷慨陈词,应该会有效果。

  想到这里,楚歌理直气壮地,将以文君实为首的一干重臣,全都驳斥了一番。

  尤其是在说到朋党一事的时候,楚歌再三强调,能者上,庸者下,这是变法过程中的必然,也是很正常的人事任免。

  要做事,总得提拔一些能办事的官员,否则互相掣肘,时间都花在无意义的内耗中,变法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总而言之一句话,请官家信任我!

  只要给我五年,必定还官家一个高效廉洁的官场;给我十年,必定还官家一个富国强兵的大齐!

  这番话在天赋的加持下,说得慷慨激昂、新党的官员纷纷附和。

  那些旧党的成员,除了继续拿着“朋党”的说法搞人身攻击之外,完全没有任何的办法。

  而皇帝则是十分感动,当即决定,把王文川赶出京师。

  此时北方边患甚急,金兵随时都有可能南下。朝廷需要一位重臣去外出巡守,王文川是最佳人选。

  于是,王文川被调任为河东宣抚使,外出巡守。

  虽说还保留了参知政事的头衔,但实际上却已经被调出了朝廷的中枢。

  而这一次的尝试,又是在短短的一年之后,又宣告失败。

M.biQuge.biZ
第214章 何谓朋党(3/3).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