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孟原赵海平小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7章 战与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的,跟副本中遇到的,终究还是两码事。

  很多历史上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蠢人,既然能够继位,多半在基本的智力上是没有问题的,并不会蠢得那么明显,出现“何不食肉糜”这种夸张的问题。

  所以,这把这两父子当白痴,楚歌就别指望着能通关了。

  他得先小心翼翼地试探、了解,大致搞清楚这两父子神经病一般行为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深层动机。摸透了他们的脉,才好对症下药。

  此时,衮衮诸公争论不休,基本上算是分成了三方势力。

  一方是以皇帝为首的跑路派,一方是以李伯溪为首的主战派,而另一方则是以唐钦为首的主和派。

  当然了,不论是主战还是主和,此时明面上都还是不太赞成皇帝跑路的,所以跑路派只能说是潜伏于水面之下。

  朝堂上,另一名宰执得到了齐英宗的授意,赶忙说道:“陛下所言甚是!不论是站或者和,都该做两手准备才是。

  “李相方才所说,确实振聋发聩,可这不也正说明此时我朝与金人并无一战之力么?

  “皇城之内,无诸班以宿卫;京城之中,少禁旅以镇守。若是战端一启,双方互有杀伤,再想议和,难度自然要十倍、百倍地增加了。

  “此时若是能交出些许金银布帛,我朝与金人各安边境,互通贸易,些许浮财,自然可以再源源不断地流回我朝……”

  这位宰执就是唐钦,同样是朝中的重臣,也是历史上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他面容白净,看起来温文尔雅,不像李伯溪那样剑拔弩张。

  李伯溪闻言不由得勃然变色:“唐相何出此言!金人来势汹汹,难不成要不战而降吗?”

  唐钦微微摇头:“李相,扪心自问,以我朝诸军的战力,难道还能北渡黄河,将金兵打回去、收复燕云吗?

  “既然你我都很清楚这绝无可能,此时一战,不仅让我军民损失惨重,也让日后求和的难度增大了千倍百倍……

  “金人兵锋正盛,若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岂不是上上之策?待来年我朝整顿军务,徐徐图之,未必就没有翻身之日。

  “李相自然可以凭借着一腔热情主战,可若是战而不胜,又回到议和的老路上,又如何呢?到时候李相担得起这个罪名吗?”

  李伯溪气得胡子乱飘:“难道不战而降,唐相就担得起这个罪名吗!”

  朝中其他主战或者主和的官员,也纷纷发言,各自表述自己的观点。

  楚歌一边听着这些人的说法,一边偷偷地观察皇帝的态度。

  主战派这边的观点,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正常人都会有的想法。

  但主和派这边的观点,就比较奇特了,带有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思维方式,得换一种脑回路来解读。

  主和派认为,打那是肯定打不过的,如果一旦打起来,双方死伤惨重,金人的火气上来了,到时候再和谈,可就不是现在的这种条件了。

  就好像两个人打架,其中一个人打上门来的时候,如果好言好语地劝说、给包一个大红包,那么对方说不定就会退去;但如果双方已经打起来了,不管谁输谁赢,此时再想讲和,可就不是一个红包能解决的事了,医药费和各种赔偿是肯定少不了的。

  而对于齐朝来说,送钱其实并不是什么特别丢人的事情,毕竟之前送岁币已成惯例,也确实给齐朝争取到了和平,还活活熬死了之前的敌国。

  再多的岁币,以后也都可以从边境贸易中赚回来。

  乍一听,莫名还是挺有道理的。

  事实上主和派的这种说法在齐朝一直都很有市场,甚至许多皇帝就是这么想的,也大力支持。否则主和派也不可能在朝堂中跟主战派分庭抗礼,得到这么多的支持。

  楚歌默默地叹了口气。

  其实以后人的角度来看,已经证明主和派的说法,根本就是纯粹扯淡。

  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是现实中的两人斗殴,与两国相争是完全不同的。两人斗殴往往会有外部力量干涉,一方不至于彻底将另一方打死;但两国相争,灭国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选项。

  对于金人来说,他们的胃口是无限大的,怎么都不可能一开打就满足。

  之前齐朝能用岁币熬死敌国,不代表这次依旧能。就算这次能,下次多半也就不能了。

  所以归根结底,岁币能买平安这只是当时的经验使然,实际上说穿了,也不过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第二个道理则是,在战场上拿不回来的东西,在谈判桌上肯定也是拿不回来的。

  事实上压根没有战或和的这两个选项,只有战这一个选项。

  和,是根据战的结果来确定的最终方案。

  如果战场上打不赢,那么主和派也只能是全盘接受对方提出的所有要求,指望着这些主和派用仁义道德和慷慨陈词去跟金人砍价?那绝对是想多了。

  可这样浅显的道理,齐朝的这些皇帝中,明白的却是少数。

  或者他们心里明白,只不过就像古代谋士给君主出的上中下三策一样,上策从一开始就是他们能力范畴之外的事情,所以压根也不是一个可选项。

  整饬军备、抗击金人毕竟太难了,还是卖国求安,更容易一些。

  反正也都不碍着他们继续跑过长江去繁华之地当皇帝。

  楚歌偷偷打量着齐英宗,发现他看向唐钦的眼神显然更加青睐,而对于李伯溪则是带着些畏惧或是排斥的敌对情绪。

  不过这种复杂的感情,显然不全是处于主战或主和的路线问题,还有其他的东西夹杂在内。

  对于其他玩家来说或许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楚歌却很清楚。

  此时在朝堂中,还有另外一条看不见、但却发挥着巨大作用的矛盾,深埋起来了。

  那就是齐英宗这个儿子,与齐惠宗这个跑路老爹之间的矛盾。

  而这个矛盾,也是促成靖平之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此时这条线索还没有显现出来,但它却是齐英宗日后一系列行为的深层动机。
第237章 战与和(3/3).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